《最高學習法》
作者:Jared Cooney Horvath

為什麼要讀這本書?

我們真的有辦法一心多用嗎?閱讀的時候到底該不該聽音樂?壓力對學習到底有沒有幫助?畫重點真的能加深記憶嗎?為什麼有時候走到房間或是把冰箱門打開後,就會突然忘記自己原本要幹嘛?

以上種種有關學習與記憶的問題,都能透過這本《最高學習法》獲得詳盡的解答。

我能從這本書學到什麼?

本書由神經科學家 Jared Cooney Horvath 所著,他透過詳實的理論與研究,清楚闡述在記憶或學習時所面臨的問題之成因,並告訴我們該如何避免,以及該如何化危機為轉機,以最符合大腦運作機制的方式教學、簡報與學習,藉此提升效能,是本成功將艱澀理論付諸實踐的實用著作。

舉例來說,電影字幕總處於相同的位置,就是運用了空間配置與可預測性的原理,而這能幫助我們釋出心理資源,以更專注於劇情內容。

反之,若想在簡報時吸引聽者注意,那就可以在他們記住格式並形成預測後,刻意改變版面配置,以觸發他們的不匹配負向波(mismatch negativity),如此他們將別無選擇,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螢幕上的訊息。

本書最優秀的地方就在於,雖然一切論述都是立基於複雜的科學研究上,且全書充滿許多令人望之卻步的專有名詞,如:布洛卡/威尼克網絡(Broca/Wernicke network)和海馬旁迴位置區(parahippocampal place area)等,但作者總能以活潑生動的比喻,巧妙降低閱讀時的門檻,讓即使是毫無背景的普通人也能輕易理解。

此外,更厲害的是,作者在本書的編排上完美運用了書中提及的各項理論,使我們成為實驗受試者,並藉我們之手親自證明書中內容的正確性,以及在實作時所能產生的巨大威力,可謂一絕。

因此,不論是有教學、簡報需求的人,還是想提升學習效率的人,又或是單純對記憶與腦科學感到好奇的人,都能從中獲得助益。

我們能一心多用嗎?

首先,我們來聊聊人類到底能不能一心多用。簡單來說,我們在從事一項任務時,會先透過背側注意力網絡(dorsal attention network)來喚出相關的「規則集」(ruleset),並將其載入側前額葉皮質(LatPFC),而載入側前額葉皮質的特定規則集就會決定哪些資訊相關、哪些不相關。

舉例來說,此刻的你選擇閱讀這些文字,所以你的背側注意力網絡就會喚出你的「閱讀規則集」,並載入你的側前額葉皮質,從而設定你的「注意力過濾器」,允許這些文字進入有意識的覺知,反之,你手指滑動手機時的觸感,以及外在的雜音等就被阻擋在外。

值得一提的是,我們的側前額葉皮質一次只能保留一組規則集,這也就是說,「我們沒辦法一心多用」。也許你會對此感到困惑,畢竟我們似乎可以一邊開會一邊回訊息。

然而,真相並非如此,事實上,我們只是在不同的任務間迅速來回切換而已。這就像是在同一台電視觀看兩個不同的節目,也許我們可以快速轉台,但在同一時間,我們永遠只能看一個節目。

另外,必須注意的是,這一來回切換的過程並不像轉台般無縫接軌,反而在一段短暫的時間內,兩套規則集會相互混合,導致表現跟著變差。其實,這正是我們邊聊天邊打字時,會不小心打出聊天內容的原因。

此外,作業轉換時,海馬迴(Hippocampus)的活動會減少,這表示一心多用會妨礙記憶形成。更糟的是,作業轉換的過程中,大腦紋狀體(striatum)的活動會增加,這個區域會下意識的處理反射性與重複性技能,如走路。

這也意味著,一心多用時所學到的資訊,通常會儲存為慣性動作,未來將很難有意識的喚出運用,正如我們無法準確的說出走路時所使用的肌肉動作一樣。

同時,這也解釋了為何我們能邊走路邊聊天,或是邊吃東西邊看電影,因為這些活動都包含了紋狀體操控的慣性動作,所以我們可以不加思索的執行這些技能。

不過,即使如此,這仍然無法確保一心多用的效率。舉例來說,我們有時候也會因為思考太過專注,或唱歌唱得太投入,而忘記自己剛剛到底有沒有洗頭或洗身體。

透過上述說明,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,不論是工作還是學習,除非必要,否則還是要盡可能避免使用手機等各種不必要的干擾;另外,在簡報或教學時,也要注意一次只能討論一個觀點或傳遞一則訊息,避免在投影片上釋出其他多餘的資訊。

畢竟,正如書中所說:「若一個人能一面安穩的開車、一面接吻,那就只是因為他接吻不夠認真。」

門口效應

若你夠敏銳的話,應該會發現上述有關「注意力過濾器」的內容似乎有些不對勁。

舉例來說,假設你閱讀到一半時,突然有一頭發狂的熊朝你狂奔而來,那麼根據剛剛的理論,這頭熊跟你所選定的閱讀目標無關,所以你的過濾器應該會把這件事擋下來,讓你察覺不到牠的存在,但很顯然事實並非如此。

其實,還有個名為腹側注意力網絡(ventral attention network)的系統在背景運作,持續下意識的監控那些被你的注意力過濾器判定為不相關,並加以阻擋的資訊。

若此時發生某種令人震驚或意想不到的事,如一頭熊朝你跑來,那麼這個次級系統就會自動接管,並載入另一組規則集,即「逃離那頭熊規則集」,從而改變你的注意力過濾器。

每當這種情況發生時,所有來不及送進海馬迴的資訊都會被抹除,也就是所謂的記憶抹除(mind wipe)。而這也正是我們走進房間時,會突然忘記原本要做什麼的原因。

原來,我們的腹側注意力網絡有時會把門口判定為威脅,當門框快速閃過我們的視野時,大腦就會意識到危險,導致規則集重新設定,前一刻所思考的資訊也因此被抹除,這一現象就叫做門口效應(doorway effect)。

同樣的,我們打開冰箱後,突然忘記要拿什麼,也是因為冰箱門快速從眼前晃過所造成的。幸好,只要回到進房間前待的地方,或關上冰箱門,就能利用空間、情境和狀態等引導提示,重建原有的思路,想起原本要做的事。

結語

最後,若要以一句話來形容這本書的話,那就是「既有趣又實用的科學」。其中最讓我驚喜的是,在探討壓力與學習相互關係的章節中,作者在解釋腦部運作的機制時,竟然剛好能以科學的方式來為那些名言佳句背書。

如奧理略的「如果你受到任何外在事物所擾,那麼困擾你的其實並非事情本身,而是你對此事的判斷,而且,你有能力現在就把這個判斷一筆勾銷。」或是榮格的「人類需要困境,其為心理健康必需之物。」

因此,即使沒有學習或教學的需求,還是可以將此書當成一本充滿趣味的科普書籍,以輕鬆愉悅的心情來閱讀。事實上,我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,就真的常在心裡大喊:「這也太有趣了吧!」

謹將這本有趣又有料的書推薦給大家。

Love

購買連結

如欲購買本書,請點此;購買 Kobo 電子書請點此

若想了解更多具啟發性的書籍,歡迎點此查看;也歡迎追蹤我的 IG,以掌握最新消息,謝謝收看:)

喜歡這篇文章嗎?分享給更多人知道吧!